孩子屋字典查询网 > 古诗词 > 传记

关于“传记”的诗词

  • 唐代:李白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
    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
    云天扫空碧,川岳涵馀清。
    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
    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
    复此亲懿会,而增交道荣。
    沿洄且不定,飘忽怅徂征。
    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
    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
    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
    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
    缅书羁孤意,远寄棹歌声。
  • 唐代:杨凝
    飘飘东去客,一宿渭城边。
    远处星垂岸,中流月满船。
    凉归夜深簟,秋入雨馀天。
    渐觉家山小,残程尚几年。
  • 唐代:刘得仁
    高堂惟两别,此别是荣归。
    薄俸迎亲远,平时知己稀。
    郓郊秋木见,鲁寺夜钟微。
    近腊西来日,多逢霰雪飞。
  • 唐代:罗隐
    赋成无处换黄金,却向春风动越吟。
    天子爱才虽仄席,诸生多病又沾襟。
    柳攀灞岸狂遮袂,水忆池阳渌满心。
    珍重彩衣归正好,莫将闲事系升沈。
  • 唐代:罗隐
    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
    若使吴都犹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
  • 宋代:贺铸
    柳下玉骢双鞚。
    蝉鬓宝钿浮动。
    半醉倚迷楼,聊送斜阳三弄。
    毫纵。
    豪纵。
    一觉扬州春梦。
  • 宋代:晁补之
    渐老闲情减。
    春山事、撩心眼。
    似血桃花,似雪梨花相间。
    望极雅川,阳焰迷归雁。
    征鞍方长坂。
    正魂乱。
    旧事如云散。
    良游盛年俱换。
    罢说功名,但觉青山归晚。
    记插宫花,扶醉蓬莱殿。
    如今霜尘满。
  • 宋代:王之道
    曾向水边云外见。
    争似霜蕤,照映苍苔院。
    檀口半开金袅线。
    端相消得纶巾岸。
    点缀南枝红旋旋。
    准拟杯盘,日向花前宴。
    飞雪飘飘云不卷。
    何人览镜凭阑看。
  • 宋代:董颖
    华宴夕,灯摇醉。
    粉菡萏,笼蟾桂。
    扬翠袖,含风舞,轻妙处,惊鸿态。
    分明是。
    瑶台琼榭,阆苑蓬壶,景尽移此地。
    花绕仙步,莺随管吹。
    宝暖留春,百和馥郁融鸳被。
    银漏永,楚云浓,三竿日、犹褪霞衣。
    宿酲轻腕,嗅宫花,双带系。
    合同心时。
    波下比目,深怜到底。
  • 宋代:魏了翁
    晓色_日忽云日澹,绰开坦坦长途。
    西宁太守问程初。
    梅梢迎候骑,柳树困平芜。
    九折邛峡浑可事,不妨叱驭先驱。
    平平岂是策真无。
    抚摩迂事业,细密钝功夫。
  • 宋代:李泳
    门掩长安道。
    卷重帘、垂杨散暑,嫩凉生早。
    午梦惊回庭阴翠,蝶舞莺吟未了。
    政露冷、芙蓉池沼。
    金雁尘昏么弦断,理馀音、尚想腰支袅。
    欢渐远,思还绕。
    临皋望极沧江渺。
    晚潮平、湘烟万顷,断虹残照。
    彩舫凌波分飞后,别浦菱花自老。
    问锦鲤、何时重到。
    楼迥层城看不见,对潇潇、暮雨怜芳草。
    幽恨阔、楚天杳。
  • 宋代:张艾
    霓裳按歌地,凉影参差。
    还是佩解江湄。
    沧波正洗袜尘恨,流霞空沁铢衣。
    盈盈半输笑,向朱阑凝伫,欲诉心期。
    碧筒唤酒,恐娇娥、来下瑶池。
    未许西风吹断,环步障千重,镇护金猊。
    落晚文禽点镜,分香窃翠,却念幽羁。
    彩云惊散,暗伤情、不似芳时。
    待清歌招些,怜心问的,水杳舟移。
  • 宋代:徐观国
    儒官措大,是官曰都得做。
    宰相故崇下,呼召也须同,太原公子,能武又能文,闲暇里,抱琴书,车马时相过。
    樽开北海,减请还知么。
    叵耐这点徒,刚入词、把人点污。
    儒冠屈辱,和我被干连,累告讦,孟尝君,带累三千处。
  • 南北朝:佚名
    炎精式降,苍生攸仰。
    羞列豆笾,酒陈牺象。
    昭祀有应,冥期不爽。
    送乐张音,惟灵之往。
  • 唐代:韦承庆
    万里边城地,三春杨柳节。
    叶似镜中眉,花如关外雪。
    征人远乡思,倡妇高楼别。
    不忍掷年华,含情寄攀折。
  • 南北朝:佚名
    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
    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朱火燃其中,青烟扬其间。
    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叹。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 宋代:朱敦儒
    风落芙蓉画扇闲。
    凉随春色到人间。
    乍垂罗幕乍飞鸾。
    好把深杯添绿酒,休拈明镜照苍颜。
    浮生难得是清欢。
  • 南北朝:佚名
    其一
    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
    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
    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
    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
    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
    意欲从鸟逝,驽马不可乘。
    其二
    晨风鸣北林,熠耀东南飞。
    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
    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
    玄鸟夜过庭,仿佛能复飞。
    褰裳路踟蹰,彷徨不能归。
    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
    思得琼树枝,以解长渴饥。
    其三
    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连翩游客子,于冬服凉衣。
    去家千余里,一身常渴饥。
    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汉湄。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
    瑶光游何速,行愿去何迟。
    仰视云间星,忽若割长帷。
    低头还自怜,盛年行已衰。
    依依恋明世,怆怆难久怀。
  • 宋代:周邦彦
    衣染莺黄。
    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
    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
    檐露滴,竹风凉。
    拚剧饮淋浪。
    夜渐深,笼灯就月,子细端相。
    知音见说无双。
    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
    些个事,恼人肠。
    试说与何妨。
    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 宋代:宋先生
    七返还丹人怎晓,晓后有何难。
    夜静存神向内观。
    神水满泥丸。
    搬运金精无夜昼,呼吸不会闲。
    功行成时出世寰。
    名姓列仙班。
  • 两汉: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
    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中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
    ”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
    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
    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倢伃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
    明日,武帝崩,太子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
    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遗诏封光为博陆侯。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
    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
    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
    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父安为票骑将军,封桑乐侯。
    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
    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
    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
    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
    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
    长主大以是怨光。
    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
    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
    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
    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
    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
    候司光出沐日奏之。
    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
    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
    ”有诏召大将军。
    光入,免冠军顿首谢,上曰:“将军冠。
    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
    ”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
    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
    ”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
    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
    ”上不听。
    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
    燕王、盖主皆自杀。
    光威震海内。
    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
    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
    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
    光内不自安。
    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
    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
    ”言合光意。
    光以其书视丞相敞等,擢郎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诏,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
    既至,即位,行淫乱。
    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
    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
    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
    ”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
    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
    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
    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
    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
    ”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
    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诏诸禁门毋内昌邑群臣。
    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
    王曰:“何为?”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内昌邑群臣。
    ”王曰:“徐之,何乃惊人如是!”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
    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诏狱。
    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
    光敕左右:“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
    ”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顷之,有太后诏召王。
    王闻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
    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光与群臣连名奏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当废。
    ……皇太后诏曰:“可。
    ”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
    ”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
    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
    ”起就乘舆副车。
    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报德。
    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
    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
    ”光涕泣而去。
    群臣奏言:“古者废放之人屏于远方,不及以政,请徙王贺汉中房陵县。
    ”太后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
    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
    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
    广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诛,其子不在议中。
    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咸称述焉。
    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
    臣昧死以闻。
    ”皇太后诏曰:“可。
    ”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太仆以軨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
    而光奉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
    明年,下诏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谊也。
    大司马大将军光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秉谊,以安宗庙。
    其以河北、东武阳益封光万七千户。
    ”与故所食凡二万户。
    赏赐前后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百七十人,马二千匹,甲第一区。
    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
    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
    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
    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
    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
    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
    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
    ”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
    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
    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
    载光尸柩以辒辌车,黄屋在纛,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葬。
    谥曰宣成侯。
    发三河卒穿复士,起冢祠堂。
    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奉守如旧法。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
    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
    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
    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
    及光身死。
    而宗族竟诛。
    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
    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赞曰: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
    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
    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
    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昔霍叔封于晋,晋即河东,光岂其苗裔乎?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 宋代: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可不戒哉?
  • 南北朝:佚名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
    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 两汉: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
    ”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 两汉: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
    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
    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
    ”复博如故。
    王恐,心不在博。
    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
    ”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
    ”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不肯受,曰:“臣脩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
    巿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
    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公子再拜,因问。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于是公子泣。
    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
    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遂与公子俱。
    公子过谢侯生。
    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公子竟留赵。
    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
    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
    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
    ”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
    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其岁,魏安釐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
    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
    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
    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
    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名冠诸侯,不虚耳。
    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 宋代:孔平仲 撰
    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时嫁柴绍。
    高祖起兵反隋,绍与妻谋曰:“尊公欲扫平天下,绍欲迎接义旗,二人同去则不可,吾独行又俱后害,未知机如何?”妻曰:“公宜速去。
    予一妇人,临时自为计。
    ”绍即间行至太原投高祖。
    妻乃归酃县,散家资,起兵以应高祖,得兵七万人,颇多为女子,与太宗俱围京城,号曰娘子军。
    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
  • 明代:袁宏道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
    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
    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 唐代: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 两汉:司马迁
    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
    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 两汉: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名句推荐

诗词主题

少妇桃花劝学咏柳清明节海棠蝴蝶梨花杜鹃螃蟹牧童河豚燕子江南杏花端午柳絮松树落第西湖除夕遗憾祭祀夕阳矛盾故乡荷叶瀑布日出道士黄昏待客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4 孩子屋字典查询网haizi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305263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